我的笔记理念和工具

Tags

1.随时随地,立即收藏

形式

  • 书签-Cubox:非常方便随手转发收藏微信文章,可以备份网页以防删
  • 灵感-flomo:非常方便将手机上的剪切版历史通过微信消息保存到flomo
  • 任务-滴答清单:非常方便做各种强时间属性的记录:指定日程、循环日程、番茄钟、习惯打卡

说明

只有广泛的记录,才能有进一步的整理、执行、回顾
我们还可以用Python做词频统计和时间热力图统计,分析自己最关心的词汇和最活跃的时间段
对于高频词汇,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主题聚合和循环复习

2.一切资源都有索引

核心记录工具-WorkFlowy

形式

项目-维格表:非常方便做甘特图,有API可以使用,很方便配合Obsidian 笔记-Obsidian:很方便做MOC聚合卡片 文件-本地文件、 坚果云 、 百度网盘 书签-Chrome书签

说明

大纲,是很方便做计划,也很方便临时记录,无论是前期的输入、中期的整理、后期的搜索,WorkFlowy都很方便
所谓索引,可以理解为omnifocus的透视、notion的视图、cubox的智能列表等,本质上就是像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资源以某种方式聚合展示
对所有资源,都可以在WorkFlowy中放一个链接,管理链接,而非本体。这样就没有一个本体只能归属于一个文件夹的困扰,也不想标签那么散乱
减少记忆负担的最好方法,就是制作清单,也就是索引。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根目录,一切资源都应与根目录产生关联,没有与根目录的关联,我们几乎很难再找到它。WorkFlowy的根节点就是对脑海里的根目录路的具象化

我常用的几个索引

  • #本周计划 聚合分布在 #工作任务 #生活任务 #学习任务 #其它任务 以及其它笔记里面的各种本周计划,以便排期
  • #人名 与人名有关的所有资源
  • #项目 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源
  • #TODO 各种笔记里面的待办,等待分类和排期
  • #Good 自己或别人做得好的地方,需要学习,相当于自己的行为或思维的白名单,鼓励自己像这么做、这么想
  • #Bad 自己或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避免,相当于自己的行为或思维的黑名单,警惕自己像这么做、这么想
  • #Question 遇到的问题,等待搜索或处理

示例

对#Question 做一个透视,就是可以聚合显示所有包含关键词的节点而忽略掉其它节点
notion image

3.一切阅读均有标注

形式

  • 网页-Diigo
  • 书籍-Zotero
  • 视频-Eagle 截图本质上也可以视为一种标注

说明

网课视频和扫描PDF,本质上都可以视为一个个图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从中截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个局部图片
每看一个网课和扫描PDF,都在Eagle给这个网课专门建立一个文件夹,用来保存它的截图
看PDF书籍很适合用iPad Mini看, iPad Mini的尺寸,很有看纸质书的感觉,也很方便随时做高亮。偶尔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临时查阅PDF
Diigo的原始网页标注和一键复制当前网页的所有标注,非常棒

4.一切记录均可搜索

核心存档和搜索工具-Obsidian

形式

网页原文的md使用Cubox的多选导出Markdown,经常会遇到有链接的Markdown显示异常 使用Chrome浏览器的Markdownload插件,批量导出当前打开的所有Tab,一次保存100个网页不是问题 发现Chrome插件-SingleFile可以自动保存所有打开过的网页,保存为单个html文件,样式保存的非常好。所以,Cubox和Markdownload可以退役了,直接保存html文件比保存md文件更好,不用担心各种奇怪的适配问题。而且,可以将本地html文件同步到pCloud的静态公开文件夹下面,直接就可以通过链接访问自己保存的html文件了,不必担心换电脑的问题。
各种标注笔记目前只能通过 python脚本 对diigo、zotero、eagle里面的标注,按照两次同步的时间间隔做增量同步,保存为md格式,存档在obsidian
各种office文稿和PDF可惜现在Obsidian还没有可以搜索word、pdf等格式的文件 发现FileLocator的本地全文搜索非常强大,支持html、md、word、pdf等各种格式,可以定位到具体行
各种图片和视频可惜现在还没有可以搜索本地图片里面的文字的工具 #Question

说明

#双链 、 #database 都并非刚需,只要整理方式适合自己的习惯,最简单的文件夹和全文搜索也未尝不可。
单纯的高亮记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那只是作者的话,而不是自己的话。
那对一篇文章进行概括总结,就有用了吗?未必,因为那还是作者的思路,只是换了一种陈述方式而已。还是在我注六经,而非六经注我。
最好的阅读和笔记,应该是主题阅读和主题笔记,带着自己的问题(主题、目的)去搜索、阅读、标注、整理、写作。不拘泥于单个文章和书籍,而是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主题,综各家之所长,成一己之思路。
记录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公开写作则是更深度的思考。笔记写好了以后,一定要发给同好来检查一下,就像代码写好了以后一定要测试一下。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因为知道有读者,所以写得会更认真一点,不然肯定会被读者鄙视的。

© fishyer 2022 - 2023